故宮博物院陶瓷館今年重新“開張”

16日下午,數字故宮線上分享會在故宮博物院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舉辦。經過漫長的疫情,不少網友對故宮的展覽望眼欲穿。其實在這段時間,故宮策展也沒閑著,而是為一個大展做精心準備,也就是武英殿陶瓷館大展。闊別兩年有余的故宮博物院陶瓷館今年重新“開張”,從文華殿遷至武英殿后,它將有哪些“玩點”和“看點”?在分享會上,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呂成龍劇透了新展的五大亮點。

陶瓷館隱藏“明星展”

呂成龍透露,這次新開的陶瓷館有不少變化,在場地上,展廳從原來的文華殿移到了武英殿,展覽面積比原展廳增大了將近60%,用超大面積帶觀眾“暢游”陶瓷世界。


在數量方面,以前的陶瓷館只展示400多件,這次將展示陶瓷等展品將近1000件,翻了一倍多,古代汝、官、哥、定、鈞窯“五大名窯”瓷器、明清兩代御窯瓷器均在列表之內。此外,展示還增加了5個能反映故宮藏瓷特色的主題,如宮廷的進膳用瓷、賞賜用瓷、大婚用瓷、祭祀用瓷、宗教用瓷,以此讓觀眾全方位盡覽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的變化和進步。

場地增大,展品增多,與此相對應,展覽也拉長了陶瓷展示史,據呂成龍介紹,以前陶瓷展只展示到宣統(tǒng)時期,這次將時間線拉長,延續(xù)到了民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從晚清到民國的數十件精彩展品很少有亮相的機會,這次能相會共展,實屬難得。

在展廳的布置上,陶瓷館在燈光照明方面做了較大改進。呂成龍介紹,此次展廳采用全新的照明系統(tǒng),給展室和展品以最佳亮度。除了展品外,屋內建筑彩畫也將被照亮,以使展品和建筑相互映襯,彰顯宮廷藏瓷的特點,帶來超夢幻的觀展體驗。

與以前不同,這次大展還準備了一個彩蛋,在武英殿的正殿里設有一個小型展室,名曰“展中展”,以定期展示故宮館藏的“明星展品”。呂成龍介紹,明星展品會有很多,可看性也很強。比如藍釉描金朵云折枝蓮紋匜,遠觀它通體閃爍著寶石藍般的光澤,云朵般的金彩在其中熠熠生輝。在古代“匜”是用來洗手的,而經過瓷器史的演變,藍釉描金朵云折枝蓮紋匜其實是一種酒具,用于分酒。這個器物之所以光彩照人,是因經歷過兩次燒制,制作工藝極其復雜,特別是匜內部的“金色云朵”是由金子磨成粉,用大蒜的汁調制金粉后燒制而成。

又如青花加礬紅彩海水龍紋碗,呂成龍在分享會上用三維高清數據對其進行展示?梢娫撏肷术r艷,紅彩部分是鮮艷的啞光,而青花部分則閃閃發(fā)光。呂成龍介紹,青花加礬紅彩海水龍紋碗又叫“金鐘碗”,因為它仿制古代金屬鐘的造型,將它倒過來看,就像是一只懸掛的鐘。它是青花瓷的一個衍生品種,也是明代景德鎮(zhèn)宣德時期創(chuàng)燒的新品種,同樣是經歷兩次燒制而成,數量特別罕見。

呂成龍表示,這次大展吸收了近十多年來中國陶瓷研究的最新成果,目前,展覽內容在豐富,展出條件在優(yōu)化,展示手段在升級,總之,新的陶瓷館會以一種嶄新的面目呈現給大家。

數字故宮開啟“新世界”

分享會上,故宮博物院還講述了“數字故宮”這一年的成長。據了解,從故宮數字化工作到“數字故宮”的建設,故宮在數字資源采集、管理與應用等方面的經驗積累已有二十余年。應該如何基于海量的故宮數字資源,進行更有深度地挖掘與更加前沿地應用?應該如何將兼具體量與質量的故宮數字資源以一種更為智能貼心的方式呈現給用戶?“數字故宮”技術團隊的年輕人們攜手兩位故宮文物研究專家,從各自工作的專業(yè)角度出發(fā),以《韓熙載夜宴圖》VR節(jié)目、高清三維陶瓷文物兩項數字成果為切入點,為觀眾展示了更多數字文物資源深度應用的可能。

“經過超高清掃描的《韓熙載夜宴圖》被放大到原畫的40倍,觀眾可以在超4k高清畫面中沉浸式觀賞它,而不錯過任何細節(jié)”,故宮書畫部專家王琥結合最新研究成果,通過《韓熙載夜宴圖》VR節(jié)目的互動展示,帶領觀眾尋著畫中的蛛絲馬跡,走進故宮名畫世界,感受“一畫千面”的藝術魅力。

為滿足觀眾們不同的文化需求,“數字故宮”在過去的十余年間分期分批建設了大量的產品和平臺。今年疫情期間,“云游故宮”全媒體平臺將故宮多年積累的數字資源按照用戶需求進行了重組,平臺一經上線,獲得了廣泛好評。而此次發(fā)布的“數字故宮”小程序則進一步、全面地整合了故宮在線數字服務,觀眾可以通過這款小程序在第一時間掌握全部故宮資訊,海量的故宮數字資源可以一鍵搜索,一站抵達,無需在網站、微博、app等故宮多個數字平臺上跳轉。

未來,“數字故宮”小程序將幫助更多關注故宮的用戶通過小程序“一鍵查詢”到故宮多平臺、全渠道上為己所需的數字資源,全面構建“故宮數字社區(qū)”,開啟一個不一樣的“新世界”。(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